在中国古代,娼妓被视为合法行业佳荣网配,虽居于社会的下九流,但青楼却成了许多文人墨客频繁光顾的场所,成为他们沉迷其中、寻欢作乐的空间。
明清时期,纵欲风潮盛行,社会上充斥着大量带有情色内容的小说和画作,诸多“亵玩物”和药物在市场上流通。而这一切,也不仅限于庸俗的流行文化,甚至一些士人也以频繁光顾风月场所为荣。
根据明代谢肇淛编写的《五杂俎》一书记载,当时的娼妓在各地几乎无处不在,尤其在大城市里,妓院的数量多得数不胜数,偏远地区的乡镇也少不了这种行业的存在。尤其是在今天的江苏一带,娼妓行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,花街柳巷几乎遍布各个角落,妓女们站在栏杆前,争奇斗艳,招徕顾客的场面常常出现在人们眼前。
展开剩余78%各行各业都有其供奉的神明,娼妓行业也不例外。为了获得庇佑和保佑,她们便寻求了自己的“保护神”,这个神明名为“白眉神”。这一神祇的形象与关羽极为相似,依据明代《万历野获编补遗》记载,白眉神也是一位长髯的英武神祇,骑马持刀,威风凛凛。初见之时,若有人不仔细观察,便会误以为这就是关羽的神像,然而细看之下便能察觉,白眉神虽面目与关羽相似,眉白眼赤,却又与关羽有所不同。
关羽在历史与宗教中被视为忠义、勇武的象征,早在道教中便被尊奉为“关圣帝君”,并在佛教中被尊为伽蓝菩萨、盖天古佛等,成为许多行业供奉的对象。而娼妓行业却供奉了一尊看似侮辱关公形象的“白眉神”,此举在当时激起了众人的非议与厌恶。特别是在京城,若有人与人发生争执,若一句“白眉赤眼”作为咒骂,便可视为最恶毒的诅咒,甚至超过了直接侮辱对方的祖宗。
尽管白眉神在许多人眼中是卑贱和低俗的象征,但在娼妓行业的从业者看来,白眉神却是他们最忠实的庇佑者,帮助她们吸引顾客、维持生意兴隆。在南京和北京等地,妓女们每当第一次接待客人时,必须与嫖客一同拜白眉神,祈求神明的保佑,之后才能开始服务。
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,娼妓行业的人们在塑造白眉神时,特意模仿了关公的形象,通过微小的改变,使神像看上去既像又有明显的区别。这样一来,白眉神既能掩盖她们行业的卑微,又能在神明的庇佑下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。
古人云:“狭邪(娼妓)讳之,乃驾名于关侯。”即将关羽的名字与娼妓行业的庇护神相提并论,是为了掩盖行业的低贱身份。白眉神的庙宇通常设在妓院中或附近的巷弄里。
《如梦录·街市纪第六》中提到,明代开封的妓院中有供奉白眉神的庙宇。妓女们为了获得庇佑,常常在初一十五这样的特殊日子,使用手帕或汗巾盖住白眉神的面容,并用针刺神像,边刺边祷告。她们相信,这种祷告能够带来奇特的魅力,吸引顾客,令其沉迷其中,久久不愿离开。
关于娼妓行业的“祖师爷”,历史上有着多种说法。有人认为是黄帝的臣子洪涯,也有人说是春秋末期的盗贼柳盗跖。然而,最为权威的记载则指向春秋时期的管仲,作为齐国的国君辅佐大臣,他在宫中开设妓院,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经济,发展繁荣。而这一历史上最早的妓院,也是中国历史上官方开设妓院的记录,比欧洲的妓院还要早了很多年。因此,管仲被认为是世界娼妓行业的奠基人。
在中国古代,娼妓行业是合法且受监管的,因此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一行业,避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简单评判。然而,在今天,娼妓行业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被严格禁止,其存在带来的社会危害需要我们关注,现代社会需要通过法律手段避免女性在这类行业中的被迫从事,帮助她们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,符合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需求。
本文旨在科普古代娼妓行业的信仰,并非为其辩护,请大家理性看待,明辨是非,远离黄赌毒的危害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